小花纹麂皮绒织物的减量处理
麂皮绒是用海岛型超细涤纶丝织制而成,然后经退浆、精练、松弛、预定形开纤、磨绒和染色处理后得到绒面织物,其手感柔软,悬垂性好,风格飘逸;手感光滑,光泽柔和,绒面感强,具有良好的“书写效应”;透气、透湿性能好,具有良好的穿着舒适性;单丝的绝对强度虽低,但相对强度大,丝的总强度能满足使用要求,耐磨性好。此外,还具有化纤织物所共有的尺寸稳定和洗可穿的特点。所以麂皮绒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麂皮绒织物获得良好风格的关键是织物的染整加工,其中前处理尤为重要。前处理工艺的目的主要是:1)洗去坯布的油剂,防止染色时产生色花和影响后整理;2)使海岛型涤纶超细纤维经过充分开纤减量,便于后道的磨绒,并使织物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和手感;3)使织物充分收缩,从而绒毛密集,具有优良的“书写效应”,充分体现产品风格。本文对麂皮绒织物前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开发麂皮绒新产品制定合理的染整工艺提供参考。
1.1 温度和NaOH 浓度对减量率的影响
在相同保温温度下,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减量率随之增加。这主要是由于NaOH质量浓度越大,纤维与烧碱的接触几率就越高,增加了OH-进攻酯键的几率,所以减量率增大。同时,在相同NaOH质量浓度下,减量率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其主要原因:首先,涤纶的碱水解为双扩散反应过程,即溶液中的反应物向纤维表面、非晶区、结晶区边缘扩散,水解产物由纤维内向溶液中扩散,温度升高,双扩散系数增大,双扩散速率提高,减量率增加 ;其次,由自由体积理论可知,温度升高,聚酯的自由体积分数增加,即链段的活动空间增大,纤维分子链的活动单元数增加,纤维的致密度下降,羰基与OH-接触反应的频率增加,减量率也增加,所以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纤维碱水解反应的发生。
1.2 温度和NaOH浓度对织物缩率的影响
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织物的经纬向缩率增加,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缩率的增加程度变小;随着温度的增加,织物的经纬向缩率也增加,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增加,缩率的增加程度减小。织物经向缩率产生这种变化规律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减量率提高,高收缩丝可活动的空间增大,后缩率就越大,但随着浓度和温度的进一步增加,其缩率基本达到大值,所以缩率增加的程度减小。织物缩率增加的另一原因是,高收缩丝的结晶度低,温度越高,对大分子链段运动的束缚力越小,使得非晶区高取向的大分子越易解取向,从而产生纤维宏观上的收缩越大。
1.3 织物经纬向缩率产生差异的原因
经向缩率远大于纬向缩率,约为纬向缩率的2.1倍。这是由所用的海岛型复丝决定的。
复丝被开纤后,还有粗纤维,这些粗纤维就是复丝中的高收缩丝。高收缩涤纶纤维具有低结晶、高取向的超分子结构特点。在一定的温度,由于其结晶度低,对大分子链段运动的束缚力小,使得非晶区高取向的大分子产生解取向,从而产生宏观上的纤维高收缩。海岛丝一般与这种高收缩丝经网络化复合使用,使织物在染整处理时充分收缩,从而体现出产品的风格。
1.4 处理时间对减量率的影响
麂皮绒织物碱减量处理时,当浓度、温度确定,时间即是控制减量率的决定因素。随着减量处理时间的延长,减量率增加,但时间增加到一定值(20 min)时,减量率增加渐缓。这是因为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NaOH与涤纶的反应更充分,并且NaOH的利用率也相应提高,所以减量率增加;同时又因为随反应的进行体系内OH-浓度降低,使水解反应速度减慢,一定时间后反应趋于平衡。
1.5 减量率对织物性能的影响
对普通涤纶织物而言,随着减量率的增加,其经纬向的弯曲刚度、断裂强力和厚度应该逐渐减小,透气性逐渐增加。麂皮绒织物性能随减量率的变化趋势与普通涤纶织物不同的原因主要是由麂皮绒织物经纱为海岛丝和高收缩丝的混纤丝引起的。减量使弯曲刚度、断裂强力和厚度减小,透气性增加,而经向的混纤丝的收缩使这些性能朝相反的方向变化。变化异常点是因混纤丝的收缩作用产生的性能变化占优的结果。对于小花纹麂皮绒织物而言,当减量率在18.9% ~21.76%的范围内时,织物的性能较好。
2 结 论
1)在相同保温温度下,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减量率随之增加;在相同NaOH质量浓度下,减量率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随着NaOH质量浓度的增加,麂皮绒织物的经向缩率增加,但随着浓度的进一步增加,缩率的增加程度变小;随着温度的升高,麂皮绒织物的经向缩率也随之增加,但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缩率的增加程度减小。
3)麂皮绒织物的经向缩率比纬向缩率大得多,约为纬向缩率的2.1倍。
4)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减量率增加,但时间增加到一定值(约20 min)后,减量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增加渐缓。
5)获得较为理想麂皮绒织物风格效果的佳减量率为18.9% ~21.76%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