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之光”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在访谈中,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陆锦军首先对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成立25周年表达了祝贺。他表示,纺织之光基金会在纺织教育界、产业界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纺织之光基金会的政策引导、科技项目、奖金激励等措施把纺织领域的教师、学生、研究者、企业家、技术人员等各类人群汇集在一起,推动着中国纺织行业领跑世界。可以说,纺织之光基金会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强心针,激励着纺织行业人不断前进;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促进了纺织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是纺织行业发展的加速器,支撑纺织教育事业和生产发展快速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陆锦军寄语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开展行业教育奖励25周年
陆锦军谈到,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纺织之光基金会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10年。2010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纺织之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2020年,获得“纺织之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4项。十年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获得的成果奖获奖数量和水平稳步提升,不仅直接推动了纺织服装专业办学成果的积累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也辐射带动了全校其他专业办学模式的改革和教育教学的深化。如2017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学习借鉴纺织服装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成果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纺织之光’中国纺联教师奖和学生奖,是我校同时覆盖教师和学生群体奖项中奖励频次高、额度大、规格高的奖项,是学校彰显纺织服装职教特色、立足纺织服装专业办学的压舱石,对于学校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实现卓越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作为全国仅有的具有‘纺织之光’教师奖和学生奖申报资格的两所高职院校之一,我们既感到无比自豪,又感觉责任在肩,自豪的是我们的师生水平获得了认可,其责任是要进一步发挥钱之光等老一辈纺织人的创新创业精神,把人才培养好,为纺织服装教育贡献智慧,为纺织强国贡献力量。”
从2015年开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向纺织之光推荐教师奖1名、学生奖5名,目前已有7人教师、35名学生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与学生奖。这些师生与清华大学、东华大学等国内知名本科院校获奖者同台领奖,极大地鼓舞了他们从事纺织服装事业的信心和士气。这些年来,获奖教师先后成长为教务处长、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完成人;获奖学生有的是技术技能高手,其中不乏在全国服装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的参赛选手,有的是学习标兵,毕业后继续升学到南通大学等高校深造,也有毕业后在知名纺织服装企业任职,成长为行业骨干和企业精英。
采访中,陆锦军表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强化社会主义大学办学定位,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人才培养根本问题,推进课程思政,促进五育并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个性化教育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一生一案、因材施教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制定国家职业资格框架、推进学分银行建设、加大选修课比例等手段,教育教学将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的学习方案,为每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三是智慧教育教学环境的建设应用。“云”“大”“物”“移”等信息化技术将改变教育生态,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实现更精准的教、更便利的学、更高效的管、更智能的评,打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智慧时空。
聚焦到纺织职业教育领域,陆锦军认为,近年来,纺织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和规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数量上讲,相比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科技、绿色、时尚纺织对于人才的需求量增长;从规格上讲,纺织人才的技术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强化。在这种背景下,人才建设工作要适应产业发展和学生发展需求。一方面,纺织产业在走向高端,科技化、绿色化、时尚化元素增加,与此对应,纺织领域人才建设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搞活机制,培养具有纺织设计和生产、纺织机器运维、材料和功能设计等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将纺织产业先进元素融入专业教学,真正培养“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走得远”的纺织技术技能人才,并探索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机制,满足学生继续升学意愿,改变社会对技能人才传统观念。
在访谈的后,陆锦军对所有的纺织院校师生表达了祝愿。他表示,“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各级各类人才,也产生各级各类人才的时代。我们要把握历史赋予我们的珍贵机遇,投身于创新发展纺织职业教育的时代洪流,为把我们国家从纺织大国转变为纺织强国、从教育大国转变为教育强国贡献一份力量,以钱之光先生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担当时代先锋楷模,朝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宏伟目标迈进。”
获奖教师:
聚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培养新时代人才
对教师来说,获得“纺织之光”教师奖,他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信任,是鼓舞,是鞭策,是纺织之光基金会对纺织人的殷殷厚望。在“纺织之光”的激励下,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们将感恩化作行动,继承和发扬了钱之光部长作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开拓新中国纺织实业的艰苦创业精神,努力在纺织服装职业教育领域探索新模式、开辟新路径、搭建新平台,助力中国纺织教育高质量发展。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院长尹桂波教授是2016年“纺织之光”教师奖获得者,他表示,获奖后,自己的内心充满了自豪感和责任感,同时这份荣誉也对自己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促使自己在教育生涯中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2017年,被提拔为教务处处长,并作为主要负责人,成功申报了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2018年,作为主要成员,牵头申报了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同时负责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以“优秀”的成绩通过验收;2019年,牵头申报了现代纺织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全国唯一的纺织高水平专业群,同年也晋升为学校年轻的教授;2020年,牵头申报了家用纺织品设计、工程造价、新能源装备技术3个省级专业群,13门课程入选江苏省精品在线课程;2021年,助力《机织工艺设计与实施》入选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同时作为负责人牵头申报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教学创新团队。
尹桂波认为,一名好老师的引导,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信,增强学生立世之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让学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造福社会。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他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教育的本质是挖掘人的潜力,培养人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我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是教师教学能力,而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教学设计,通过精巧而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拓展教学空间,提升目标达成,简言之,课程的规划与设计能力是一名教师乃至一个专业、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尹桂波如是说。
2020年“纺织之光”教师特别奖获得者隋全侠表示,能获得这个荣誉,除了喜悦,更多的是感谢。多年来,她在纺织教学领域兢兢业业,在2017年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师高规格的比赛——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轻工纺织大类一等奖名。此后,通过自身的经验积累和努力钻研,隋全侠从教师教学能力比赛的“运动员”转变为“教练员和评委”,指导教师共获得国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带领众多老师走上了“信息化+教学”之路。2017—2018年间,她作为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核心成员,分别到多所纺织职业院校进行SPOC课程的建设与应用宣讲,并在2018年被评为江苏省南通市高校青年教学名师。近年来,她多次指导学生获全国职业院校纺织技能大赛一等奖,并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一个学生的成功离不开一名好老师的引导,隋全侠就是这样一名老师。她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给学生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每每谈及那名学生,她都印象深刻,“连续几次上课,他都坐在后一排,两手空空,上课也不听讲,就是趴在桌子上,据说已经挂了好几科了。”针对这种情况,隋全侠通过耐心地沟通交流,分析学生自暴自弃的原因,找出症结所在并且对症下药,终该学生的学习渐渐有了起色。在毕业10多年后,这名学生已经是小有名气的老板了。隋全侠认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注定我们的梦想荣誉都与孩子们连在一起,他们是成功的,我们才是优秀的。
谈及人才培养的方向与理念,隋全侠老师提出两个观点:一是建设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将服务企业与服务教学有机融合,科研反哺教学,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生态,促进校企共赢、师生共赢;二是与纺织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紧密型实训基地,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产品引入课堂,实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校企双向赋能。
获奖学生:
希望纺织之光照亮整个行业
获得“纺织之光”学生奖的徐晓雪谈起当初选择纺织工程专业,衣食住行,以衣为首,选专业的时候就对纺织行业充满好奇,也想为产业做出一点努力,使之焕发生机。在校期间,徐晓雪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纺织面料检测学生技能大赛,在比赛期间每天重复相同的动作,做面料的各种物理性能,分析不同的面料结构,在题海中遨游。为了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徐晓雪和队友相互打气,终荣获“全国纺织服装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标兵称号”,回报了这份努力。
徐晓雪表示,希望纺织行业不再是人们眼中的“夕阳产业”,应该是像老一辈革命家设想的那样成为一个带动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徐晓雪希望纺织之光基金会,能像它的名字一样照亮整个纺织行业,使之永不退色,永远年轻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AAASDFERGTRHR
发表评论